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
|
文帝简介
隋文帝杨坚(541年12月30日-604年),隋朝建立者,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隋文帝杨坚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世界史上最开明卓越的君主、中国惟一可以与凯撒、拿破仑并列的天才统治者,开创无数政治首创的伟大的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曾在北周武帝第一次率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北齐失败时皇帝王师都败绩而当时文帝却为右路水军统帅出奇兵制胜重创北齐),集超凡智慧、眼光、胆识、魄力于一身的伟大三军统帅、民族英雄。[1]
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隋文帝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是中国最勤政爱民的皇帝;他是中国最受臣民百姓爱戴、威望声誉最崇高的圣皇天子;他发明了死罪者三奏而决制度;他开创了中国天朝上国体系;他被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皇帝共奉为“皇上之皇世界皇帝”;他因为拯救了所有蒙古族的祖先室韦部落免遭突厥人的凌辱被感激涕零的成吉思汗誉为“蒙古人的大恩人、中原皇帝天上人”,被元朝的黄金家族世代祭拜,未称帝的忽必烈遵成吉思汗之命在路过陕西时专程到了他的泰陵前行三跪九拜大礼以太牢祭拜之;他亲手创造了中国最伟大的长安城;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开启了隋唐盛世之门,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陈寅恪:“隋文帝为周文王后不世出之圣主。观文帝缔一代开皇盛世,自古武定祸乱文致太平未若如斯之盛,威震四夷化被万邦。其终结北朝胡人之腥膻、南朝汉人之萎靡浮华,比美汤(商汤)、武(周武王);致治之美,庹几成、康(周成王、康王),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材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忠定公文集》卷十二《论秦隋势之相似》)。
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说过,中国在隋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是政治经济军事所有领域的大倒退,隋朝是中华文明永远无法超越的顶峰.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隋文帝何如主也?贤主也。综帝生平,惟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今焉。其于四夷,则志在攘斥之以安民,而不欲致其朝贡以自夸功德。既非如汉文、景之苟安诒患,亦非如汉武帝、唐太宗之劳民逞欲。虽无赫赫之功,求其志,实交邻待敌之正道也。
杨坚在位24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杨陵(凌)区城西5公里处)。
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