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1元剧场的范本意义
2011-02-25 21:57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发布者:吴希 评论:
0 浏览:1357
7月9日,一场大雨给连续数日高温的渭南洗了个凉水澡。但是,渭南市儿童剧院里彰显的热情却似乎与这场凉爽的大雨毫无关联。晚上不到七点钟,梁晓天就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儿童剧院,他没想到提前了半个多小时,看电影的人的队伍还会排那么长。
7月9日,一场大雨给连续数日高温的渭南洗了个凉水澡。但是,渭南市儿童剧院里彰显的热情却似乎与这场凉爽的大雨毫无关联。晚上不到七点钟,梁晓天就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儿童剧院,他没想到提前了半个多小时,看电影的人的队伍还会排那么长。
“一元钱换一张电影票,这确实是件很不错的事。”梁晓天说,“以前哪想过这等好事,动辄几十元的电影票对我们这种工薪家庭来说,有点奢侈。现在好了,每周五都可以出来看电影,也算多了项娱乐活动。”
和梁晓天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影院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受众还是情侣、白领等一些特定人群,经常进影院的普通工薪家庭还是很少。据了解,这个由渭南市市委宣传部、渭南市文化广电出版局主办的“周末1元电影”是继“周末1元剧场”后的又一民生工程。
争议中前行
渭南市推行“周末1元剧场”这项活动可以追溯至2007年11月,由于目前戏曲群众大部分年龄偏大、收入偏低、消费意愿不强,再加之剧团不愿意排戏、演戏,剧场不愿意组织承接等原因,于是就借鉴电影行业2131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推出此项目,即在每周五晚上,由渭南市秦腔剧团在市儿童剧院内为当地群众提供一台全本大戏演出,每位观众收费仅1元钱。演出费用不足部分由政府资金扶持与企业投资来弥补。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项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甚至有演员们强烈反对:“哪怕戏剧再不吃香、艺术再贱,也不至于只值1块钱!”对于这种几近免费的艺术表演,观众也是心存疑虑,更有人公开断言:“这个1元剧场肯定存活不下去,绝对长久不了。”
渭南市文化局副局长雷振宇说:“其实,戏曲和电影一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能构建一个类似‘2131工程’的惠民模式,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周末1元剧场开幕之后,剧场里爆满的观众,给演员带来了激情,这种良性互动使这一活动越办越好。事实证明,1元的票价确实有观众市场。而已沉寂多年的市秦腔剧团驻地草市巷,自从有了“周末1元剧场”,每逢周五夜幕降临,就可看见夫妻相伴、好友相约、子女相陪,剧场门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负责“周末一元电影”渭南市儿童剧院团长张先生说:“有了1元听秦腔的成功实践,推行1元看电影这个活动也算水到渠成,顺利得多。现在对于此项活动观众基本上都支持,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加入更多的项目。”
据了解,拉开1元看电影这项活动的头炮是全国首部数字电影《铡美案》,上座率非常高。“我们的口号就是1元也能看大片。”上述人士自豪地说。
借鉴意义
渭南市一元剧场的推行和发展,得到了渭南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据了解,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办好周末1元剧场。对此,市财政每年拿出12万元用于对周末一元剧场进行演出补贴。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谢雨锋认为:“目前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何让文化、电影产业真正繁荣发展、走入百姓家,政府行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渭南市政府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市场朝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目前,不少单位已经发现了“周末1元剧场”品牌的广告效应、内在价值。据了解,中国银行渭南分行、中国电信渭南分公司、祥龙宾馆、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企业单位先后为周末1元剧场提供资金支持。周末1元剧场逐步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联姻、院团服务、百姓受惠”的文化惠民模式。
对于“渭南1元剧场”模式的借鉴,谢雨锋指出:“政府部门有没有经济反哺于社会的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可高昂的电影票价以及已经逐渐被年轻人淡忘的戏曲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并非一句口号就能简单完成的。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以经济、政策来丰富和反哺文化,这不能作为短期的一种炒作,而应该将其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