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兰州拉面被曝砷致癌 拉面真的不能吃吗?

2013-03-28 20:56    发布者:网络    评论:0    浏览:10180
兰州拉面不能吃了!南京电视台做了一个关于它的节目。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拉面剂,拉面剂主要成份是蓬灰,这种化学物质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

微博的消息:

兰州拉面不能吃了!南京电视台做了一个关于它的节目。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拉面剂,拉面剂主要成份是蓬灰,这种化学物质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现在所有的兰州拉面都用这种制剂来使得面粉更有弹性。如果将蓬灰放入纸杯会出现氧化,而把拉面剂溶液倒在光滑地板上会出现更恐怖的腐蚀现象。

-------------------辟谣分割线の腐蚀性----------------------

近期,网上有帖子说,兰州牛肉面使用的拉面剂的溶液经过一夜后,能把纸杯子腐蚀漏,对兰州人和牛肉面行业的人士来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兰拉面剂包装背面有明确的说明:“本品属碱性物质,如不慎入口入眼,请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食醋中和。”这本身就告诉消费者,拉面剂是碱性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不可直接入口食用。可是最初制做这个采访的所谓的记者故意不让网友看到这一提示,而只是使用高浓度的拉面剂溶液告诉网友兰州拉面用的拉面剂有“腐蚀性”,这本是就是一种欺骗行为,而且有意的混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区别,拉面剂在牛肉面中的使用量不超过3‰,正是这千分之三的拉面剂,改善了兰州拉面的口感,而拉面剂的这种碱性性质,对于吃着兰州牛肉面长大的兰州和甘肃人来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这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分布在全国的兰州和西北网友的极大愤慨,纷纷跟帖,痛斥该记者的无知和恶意的欺骗,以及对兰州牛肉面这一百年名吃的肆意诽谤,也有很多西北的网友耐心地对不太了解兰州牛肉面的网友进行详细而专业的讲解,因为,兰州牛肉面,对甘肃人尤其是兰州人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有着太深太多的记忆和情感

我们用的一次性的纸杯子的粘合剂和内层防水涂层是淀粉粘合剂,淀粉在拉面剂碱性的长时间的作用下,会使淀粉分子之间失去粘合能力,从而导致纸杯子漏水,所谓的“腐蚀”其实就是拉面剂的碱性,不论是传统的烧制蓬灰还是企业生产的拉面剂,都具有碱性,正是因为一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了蓬灰的这种性质,并很好的利用了它,从而大大改善了兰州牛肉面的口感,而蓬灰作为兰州拉面的添加剂的安全性也在一百多年的应用中被充分证明,传统烧制蓬灰已经伴随兰州牛肉面被使用了一百多年,对中国饮食有深入了解的日本人很早知道蓬灰在面食中的应用,将蓬灰写进了他们的漫画《中华一番》中。速溶蓬灰和拉面剂替代烧制蓬灰作为兰州牛肉拉面的食品添加剂,是经过了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甘肃省卫生厅的严格的检验和论证,证明速溶蓬灰和拉面剂比烧制蓬灰更卫生、应用更方便,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食品添加及标准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而且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甘肃省卫生厅对甘肃的拉面剂生产执行者严格的监督程序,目前拉面剂在兰州和全国已经全部替代传统蓬灰并应用了十几年,无数的消费者同样证明了无可置疑的安全性。传统蓬灰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拉面剂是现代食品科技的结晶,它们在兰州牛肉面中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实际上拉面剂是在对传统蓬灰进行的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的,拉面剂的成分相当于是对传统蓬灰的提纯和去杂质后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拉面剂能完美的替代传统蓬灰的缘由。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批准使用的各类食品添加剂有1000多种,但没有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允许直接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正是因为具有各自不同的化学或物理特性,才能实现各种食品生产加工应用要求,比如改善食品色、香、味、口感,提高食品的质量;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或者贮藏等。食品的生产有微生物、重金属等卫生指标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同样有严格的卫生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从研发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部门审查、检验、批准有一套非常严格、复杂、规范的程序,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执行常年的监督检验。食品添加剂不是任何人和企业可以随意生产销售的。

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有科学的用量,并非越多越好,超过科学的使用量回有相反的效果,在牛肉面中,不论是烧制的蓬灰还是拉面剂的用量都不超过千分之三,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反而会使牛肉面的口感达不到最佳,具体原因,会在本文后面的内容中说明,在这种比例下,蓬灰和拉面剂中的碱性全部发挥效能,根本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其实这些在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甘肃省卫生厅审查论证拉面剂之初就已经得到证明。如果说“腐蚀性”,如果把人的胃酸倒出来一点,同样能轻易的将纸杯腐蚀破,照这个帖子的逻辑,人的胃岂不是比不锈钢还要结实?就像拉面剂溶液一样,这就是浓度的问题,人的胃酸实际就是盐酸,盐酸是强酸,但在一定的浓度下,它能维持人正常的消化功能。

再如,大家都知道,亚硝酸钠、有较强毒性,人食用0.2克到0.5克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如果一次性误食3 克,就可能造成死亡。而亚硝酸钠是世界范围内许可使用的肉制品添加剂,所有的香肠、火腿肠等肉制品中都添加有亚硝酸钠,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事实上所有经过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使用量内,对人体都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如果有意的从特定的角度,绝大多数的食品,都可找到一个角度,证明它不能吃,比如,先给你讲讲亚硝酸钠有多么毒,3克就可以使人死亡,再给你看看纯品亚硝酸钠,再告诉你所有的火腿肠,肉罐头,都放有亚硝酸钠,你还敢吃香肠、火腿么?先给你看看浓硫酸和烧碱的腐蚀性,再告诉你,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用油,精炼过程中都要加入浓硫酸和烧碱你还敢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用油吗?我们吃的酱油和醋,是用盐酸和大豆反应生产的,你敢吃吗?先给你看看二氧化硫的强烈刺激性,再给你看看我们吃的干果、干菜、蜜饯、粉丝都是用二氧化硫处理漂白的,你还敢吃这些食品吗?可是,他们都是安全的食品,以上这些仅仅是我国一千多种食品添加剂里面的几种。他们都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们食用的自来水,是用氯气消毒的,到我们食用时,水里面还含有一定量的氯,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我们的自来水和食盐都是安全的,原因很简单:所有的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一句话,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我们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但是我们国家在食品上已经有也太多以讹传讹的例子,前几年的“啤酒甲醛事件”事后查明是人为的策划,目的就是打压中国的啤酒产业,去年出现的“海南香蕉有SARS病毒”的谣言,让海南蕉农走投无路;还有太湖水致癌物超标量百倍的谣言,让无锡陷入恐慌;北京的猪肉有脑炎病毒的谣言,引发北京全城“病猪肉恐慌”;最近又谣传中国的酿酒工艺会产生亚硝酸钠,又让酿酒业各大上市公司股价集体跌停……

而此次网上得帖子几乎全部声称是来自南京电视台制作的关于兰州拉面的报道,殊不知,南京电视台紧跟着就录制了一期对此次失实报道的更正报道,而且在南京电视台的更正报道还未播出之前,南京市政府已经出面辟谣,充分证明了兰州拉面的安全性,并向南京的兰州拉面从业人员表示歉意,对南京电视台的那名记者进行了批评。不知道最早制作这个帖子的人为什么也没有提到这些呢?难道这个消息灵通人士患有传说中的“选择性耳聋”?

最早对兰州拉面做出失事报道的南京电视台,在失实节目播出后,引起在南京的大量兰州拉面从业人员的强烈抗议,要求南京电视台作出道歉,恢复兰州拉面的声誉,赔偿他们的经营损失,此事引起了江苏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南京方面的卫生和质检部门与甘肃的卫生与质检部门结合,对拉面馆使用的拉面剂进行了全面的资质验证,确认这些拉面剂的所有产品各资质证照齐全,是合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报道中的牛肉面馆的拉面剂进行全项检验后,证明该拉面剂是完全安全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作用。南京电视台立即重新制作了一期节目,对失实报道进行了更正,声明兰州拉面和拉面剂安全可靠,并向受到影响的兰州拉面从业人员郑重道歉。

这本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可令人感到非常愤慨的是,竟再次有别有用心跳出来,继续就南京电视台那个失实报道做文章,欺骗全国人,肆意诬蔑兰州拉面,而且比南京电视台的失实报道更恶意,蓄意要再制造一起谣言,这引起了兰州人乃至西北人的愤怒。

------------------辟谣分割线の砷含量----------------------

砷元素在自然界处处存在,地下水里面都含有砷,其实我们无法真正避免,主要是要掌握摄入量。

我国4个大区(北方一区,北方二区,南方一区,南方二区)和中国标准人膳食中总砷和无机砷摄入量(占PTWI百分率)分剐为:0.220mg,0.094mg(69.3%);0.254mg,0.098mg(72.2%);0.296rng,0.048mg(35.6%);0.335mg,0.077mg(57.3%)和0.276mg,0.079mg(58.6%)。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膳食中总砷及无机砷摄入量是安全的。

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分子式K2CO3,分子量是138。蓬灰是用蓬柴草烧制而成的草灰,经过上百年的使用。另外,蓬灰只在牛肉面中使用,没有国家标准可执行。在拉面里加了后,可以增加拉面的口感,会比较“劲”一些。现在市面上使用的蓬灰一种是蓬草烧成的,一种是企业根据蓬灰成分配制的,蓬灰里面含有铅、砷成分,但含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卫生监督所一直定期不定期对牛肉面馆使用的蓬灰进行抽检,发现配制蓬灰的铅、砷含量还低于烧制蓬灰。

18 顶一下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诚聘英才| 申请链接| TOP|
Powered by 渭南网 © 2009-2010 技术支持 先行科技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陕ICP备05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