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高新区:卖面条卖出大梦想(组图)
2012-10-09 17:46 来源:西部网 发布者:敬泽昊 评论:
0 浏览:1297
曾经卖面条一天挣五块钱就很开心的渭南高新区农民李建,如今在办公室挂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树状图,图上写着“打造华夏面食第一品牌”。

李建卖面的地方,从简陋的街边小摊一步步发展到宽敞明亮的店铺。
记者 敬泽昊
关于未来,李建有一个梦想。
曾经卖面条一天挣五块钱就很开心的渭南高新区农民李建,如今在办公室挂着一个企业发展的树状图,图上写着“打造华夏面食第一品牌”。
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李建回忆说,他从15岁卖冰棍开始闯荡社会,掰着指头数数,他居然干过30多个行业,总体上失败多成功少。2001年,李建已经负债累累。花了160块钱,他买了桌子、案板和擀面杖,开始在马路边卖手擀面。
“卖面条又累挣钱又慢,要不是当时迫于生计,我绝对不会干这一行的。”李建回忆说。“刚开始生意很一般,每天哪怕只挣五块钱我都很开心,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把钱还了,但按刚开始的收入,估计要还二十年。”
李建夫妇每天凌晨两三点开始和面,五六点出摊,到中午两三点人少的时候,随便弄点吃的,然后继续擀面,直到晚上六七点才收摊。
“面食是个微利行业,卖一斤面才挣几分钱。但我们一直选用优质面粉,面和水的配比都有严格标准,为的是保证擀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口感筋韧。”李建说,手擀面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仍不容易。
“我卖的面条都是当着消费者面现擀的,保证不加任何添加剂,虽然慢一些,但绝对放心。”为了让顾客舒心满意,李建甚至把抽了十几年的烟也给戒了。
“李建手擀面”靠消费者一传十、十传百传出了自己的口碑。
从最开始一天卖半袋面,到一天卖十袋面;从一个路边小摊,到渭南六个大型农贸市场均有销售;从只卖给附近居民,到承包了渭南市多家面馆的面条供应……李建原计划要二十年还完外债,最后只用了六年。
专门设计的商标,统一的风格……李建说肯德基就是他模仿的目标。
李建说自己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在“借钱和还钱”中茁壮成长
李建是个有想法的人。在经营手擀面的时候,李建就有开面馆的念头。在手擀面生意越做越火,开始给多家面馆供应面条的时候,李建送面的时候就在留意别人的经营手法、经营方式,还学会了不少手艺和诀窍。2008年,有一家相熟的面馆老板不想再做了,李建就下定决心接下这个摊子。
当时李建刚还完上一笔借款,要接下别人的面馆又要借一大笔钱。老父亲说他这辈子借的钱都没有李建一次借的多,媳妇说好不容易生活才走上正轨干嘛还要折腾。但李建却认为“趁着年轻就该折腾,赔了大不了继续擀面条”。
“我擀的面没问题,做的臊子又是吸取了各家的精华,生意肯定不会差。”李健说
2008年5月,李建的第一家面馆开业,生意也如他所料的一样火爆,一年以后他就有了开分店的计划。
“那个时侯我四处筹钱呢,忽然有一天,渭南高新区管委会的人来到我家,说我可以申请一笔扶持资金。”当时李建的面条在渭南已经有了名气,最终他获得了一笔五万元的无息贷款。
五万元无息贷款下来以后,李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工商局申请商标保护,同时找人做面馆整体风格的设计。
“我刚说完我的想法,设计师就笑着问我是不是开玩笑呢,他觉得一个卖面条的,没必要浪费钱折腾这些。”拗不过李建,设计师将“L”和“J”两个字母设计成了一只振翅欲飞的鸟。
“这样可以增加认知度,消费者一看到这个颜色和这个商标,就能立刻想到李建。”李建说,去年第一个加盟“李建手工面”的客户,向他交了10万元的加盟费。而更大的收获,在李建看来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就像肯德基,统一的标准,广泛的认知度,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
李建的手工面生意就在借钱和还钱中茁壮成长,如今他在渭南市已经有了5家门店和6个卖手擀面的摊点。
最近李建又开始借钱了,因为他要把“李建手工面”开到西安去。他觉得渭南市场太小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去更大的城市。
(本文来源:西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