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渭南(解放路)老火车站票房全景

2011-02-21 18:26    来源:华山网    发布者:王长江    评论:0    浏览:5390
一百多年前,陕西人民为了把陇海铁路延伸到西安、兰州,为了发展西部经济,曾经历了一系列百折不挠的抗争;陇海铁路通车后,给渭南和陕西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渭南老火车站见证了这一切。

 发生在秦东陇海铁路线上的故事之一:
 一百多年前,陕西人民为了把陇海铁路延伸到西安、兰州,为了发展西部经济,曾经历了一系列百折不挠的抗争;陇海铁路通车后,给渭南和陕西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渭南老火车站见证了这一切。
     风雨沧桑,渭南老火车站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郑西高速客运也即将从城市上空呼啸而过,回眸百年历史,几多感慨故事。本网特别推出渭南火车站历史变迁的专题,向广大网民打开这一历史画卷。
秦东铁路缘起100多年前
 
盛宣怀向比利时借贷2500万法郎修铁路,惹起秦人激愤 
 
    寻觅陕西境内秦东铁路起源,要从汴洛铁路借贷款《合同》中说起。据《陕西铁路志》记载,清朝光绪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1903年11月12日),为修筑汴洛铁路工程,当时的邮传大臣(相当现在邮电、交通、铁路、宣传部)盛宣怀与欧洲比利时国“铁路电车合股公司”代办卢法尔签订借款《合同》,共借贷2500万法郎。此项借贷《合同》规定:“倘日后比公司确能一一遵照本合同所订条款,将开封河南铁路工程办理完妥,毫无闲言中国总公司如奉国家准允由河南府接展至西安府,督办大臣可以应允先尽比公司按照本《合同》章程妥商协议办,倘中国自行筹款,或招集华商股本接展此路,比国公司不得争执。”由此“孕育”出陕西境内铁路缘起。
借贷《合同》是清朝皇帝核准附国玺印鉴,印记了此条路将筑至陕西西安。这一重大新闻一经传出,陕甘籍在京官吏,在沪绅商和本省境内各方各界当即大为震惊!一个小小的比利时国何以如此能耐?!欲将手深入内地西安?人们奔走相告,纷纷酝酿上议,惶惶不安。
  曹鸿勋挺身而出为三秦父老《奏章》争筑路权
    当时陕甘总督升允,驻甘肃兰州府,顽固昏庸,食古不化,袖手旁观。值在清朝政府向比利时“铁路电车合股公司”借贷后的两年,陕西巡抚(省级长官,位处总督以下,但不是总督隶属,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折)曹鸿勋,驻西安府,他挺身而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末,按照三秦父老意愿《奏章》奏请清朝政府光绪皇帝。 《奏章》中曾有拟将铁路展筑至甘肃兰州作为日久规划打算,这也是陇海铁路西端终止点倡议规划的由始,同时也又是铁路在甘肃省的缘起设想意见。可见陕西人民在抵制列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敏感。 <#ng"1J  
    《奏章》奏谏呈上,光绪皇帝照准顺即批复谏:“核准着办”,加盖帝玺印鉴。此为再一次印证陕西秦东铁路历史长大100多年。
  清政府腐败和列强掠夺导致秦东铁路难修建
    时值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列强掠夺,割地赔款,陕西人民也在劫难逃。光绪二十六年 即1900年8月14日夜晚,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西太后慈禧挟光绪皇帝于当天从北京德胜门化装成一百姓妇女出逃。当年10月26日逃往西安,次年,清政府鉴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此条约即是“庚子赔款”,共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延期期间还要“驴打滚”付以暴利总共九亿八千万两白银。陕西一个省年承担此项赔款六十万两白银,三十九年加上又是多少万两白银?
加之光绪皇帝、西太后慈禧等北京官吏在陕西逃难一年中大肆挥霍,挥金如土,陕西库银被洗劫一空。铁路款项何从来?
  “铁路捐”骤起陕西农民“交农”斗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西巡抚曹鸿勋派布政司(相当现在副省长主管一省的财政,民政和人事权)樊增祥兼任陕西铁路职位:“铁路筑修座办”。为筹措筑路资金,封建官吏无计可施,仍以惯用手法向省境内人民百姓(主要是农民)头上转嫁筑路苛捐,征收“铁路捐”。筑路资金预计三百万两白银,当时拟定筑路资金筹措办法《章法》二十条,其中规定:“土药加厘”,“盐斤加价”,“秋谷改捐”三项搜刮手段。定于光绪三十二年施行。并成立了“陕西省铁路有限公司”,把数以六百万银两沉重苛捐又再驾驭予农民双肩头顶。为此,农民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骤起抗捐“交农”斗争 。此时征收“铁路捐”又是陕西关中连年大旱不雨饥荒之年,瘟疫流行,农民逃亡,死亡者甚多的背景下加派的苛捐。所以一场恶作剧急风暴雨般的阶级对抗矛盾斗争骤起。
发生在秦东陇海铁路线上的故事之二:
杨虎城筹款修秦东陇海铁路
  潼关人最早坐火车出省
    1930年,陇海铁路通到潼关。在潼关古城东关外设东沟临时车站,隧道凿通后东沟临车站撤消。铁路劈斩高大雄伟的潼关古城城墙,穿城而过,在西关设立潼关火车站。1931年底陇海铁路筑修至陕西境内七里村,此时,潼关共两个火车站。铁路土方工程筑止华阴县,因资金匮乏受阻而被搁置了起来。
    火车到了潼关,人们纷纷前往古县城西关火车站,围观火车头这个庞然大物。潼关人率先可以乘火车出省向河南及全国各地旅游、经商、办事,生活方便的同时促进着地方土特产酱笋腌制业的飞跃发展。
    潼关酱笋腌制品早在民国四年(1915年)就荣获世界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大赛银质奖章。火车通达,产量巨增,运往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各大城市。外地人认识陕西潼关多是通过酱菜这一风味特产。
    每逢旅客列车一到,东来西往,购买一包一斤,一包数斤,一包一捆若干。
  筑修潼西段铁路的国内背景 
    民国十九年(1930年12月16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国共双方进行着“围剿”与“反 围剿”。在中原地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11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混战发生,史称“中原大战”,最终以蒋介石获胜而结束。中原大战之后,杨虎城凯旋沿陇海铁路回师陕西,在途中进入河南陕州火车站时,接蒋介石来电被授命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杨虎城将军在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期间,想把陕西省政府建成一个开明、民主、进步的省政府。因人事安排与蒋介石争执,他以亲任民政厅长换得了蒋派中特务李范一任教育厅长而妥协。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蒋介石突然下令免去了杨虎城将军的省主席职衔,由邵力子先生就任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先生也是一个开明、进步的国民党元老,被人们称为:“好人”。他又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是蒋介石的同僚好友,深受蒋的器重。这些人对潼西铁路的顺利筑修发挥了作用。
    筑修潼西段铁路在以上背景下进行,西安拟将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西安车站也将要取代南京中央火车站为陪都西安中央火车站。诸多原因加快了潼西段铁路的建设修筑进度 。
  杨虎城任省主席期间筹措修路款 
    杨虎城将军任陕西省主席时,给陕西第一条铁路修筑关怀备至, 民国二十年(1931)春,在三原县“强学会”上为筑修铁路,为发展陕西经济发表了重要演说,他慷慨激昂,疾呼:“陕西处地边陲,闭关自守……嗣吾人应打破地域观念,目光直向潼关以外,去探视,去接受新的世界潮流……关中平原肥沃千里,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但却交通闭塞,古称陕西四塞之国。当今京汉、津浦、陇海铁路火车业已畅通,陕西交通还十分落后,对外界贸易和交通往来,主要靠车马陆运和渭河水运……陕人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尽快把陇海从潼关筑入西安是我心中迫切的意愿,是在座的乡亲乡党们共同的意愿……”。 ! JauMR  
    适逢南京中央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莅临陕西进行经济考察视事,值此机遇杨虎城主席力争与宋子文部长协商筹划筑修陕西铁路资金着落。拟议款源由“中国”、“盐业”、“金城”、“交通”、“中南”五银行贷款和“陇海”、“平汉”、“津浦”、“石太”、“胶济”五铁路局及铁道部分期垫拨。宋子文回南京后款源落实到位,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才开始由潼关向西安筑展。此时,杨虎城已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6月)不再任省主席由邵力子先生接替。 y`Zn{mQ@[  
    陕西省政府对筑修潼西段铁路极为重视,在筑路工程期间为了一件小小的螺栓、道钉丢失或发生行车事故都曾三令五申向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各县县长、县保安团长饬令要求予以保护、查究并要求做好路外安全宣传。工程局暂住潼关,由陇海灵宝至潼关段工程局局长凌鸿勋继任潼关至西安段工程局局长。
  历史人物: 凌鸿勋
凌鸿勋
    中国土木工程专家、教育家。字竹铭,1894年4月15日生于广州,1981年8月15日卒于台北。191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同年赴美,在美国桥梁公司实习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18年归国后,历任教授、代理校长、校长、铁道部和交通部技正;陇海、粤汉、湘鄂、湘桂、天成、宝天铁路或路段工程局(处)长兼总工程师、管理局局长;交通部次长、代理部长以及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等职。1948年 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40年代末辞去公职,在香港从事著译。50年代初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后连任台湾石油公司董事长,1971年退休后任顾问;还担任石门水库筹建委员会委员等。凌鸿勋的主要著作有:《铁路工程学》、《桥梁学》、《中国铁路概论》、《中国铁路志》、《詹天佑先生年谱》、《詹天佑与 中国铁路》(合编)以及由他主编的《现代工程》等。 Prr z>  
 V*W H  
Ry40:;MYN  
0lU pil  
发生在秦东陇海铁路线上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三:
  这个老车站已在这里见证了潼西陇海铁路70多年的风雨沧桑;见证过建站伊始蒋介石的专列驶抵该站的历史往事;见证了渭南、西安、西北地区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
 
老火车站:渭南城市发展的见证
 
蒋介石最早一次来陕从渭南下火车
  1930年底,陇海铁路通车潼关车站,因筑路资金匮乏工程滞停,延至1934年4月15日从潼关大举兴工铺轨向西安,7月1日铁路通车渭南。1934年10月12日(民国二十三年九月五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身着军装,头带大沿帽,长长的脸盘,嘴唇蓄着一小撮浓密的胡须,腰挎“军魂”(短剑),威风凛凛,于国庆“双十节”过后11日晚从行都洛阳乘陇海铁路花车,偕夫人宋美龄,带武昌行营主任张学良等一行文武官员们在12日上午10时抵达渭南车站下车。陕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邵力子偕夫人傅学文及杨永泰、西安行营主任杨虎城偕夫人谢葆贞等要员乘小汽车从西安来渭南车站迎接。蒋介石此次来陕带张学良其目的是,联合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发动第六次对中国工农红军,即陕北和陕甘宁边区地方红军“围剿”。     此行,陇海郑州铁路局局长钱慕霖也随同,督促加快筑修潼西陇海铁路,为蒋介石打内战做军事交通运输准备,结果来陕结局适得其反,酿成了后来的“西安事变”。
  “渭南车站”原国民党铁道部长顾孟余题笔
    潼西陇海铁路是陕西第一条铁路,又因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欲拟西安为陪都,故此,各车站站名都是名流高官大员书写。“潼关车站”因车站票房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8日被日寇大炮轰击,票房被夷为平地。从有关资料拍照可以看出“潼关”二字正楷,字迹笔画丰满庄重。其他各车站站名分别题笔者是“华阴车站”冯玉祥题笔,“下营车站”杨虎城题笔,“柳枝车站”于右任题笔。“莲花寺”初建只是一条岔线,称:“行车辅助所”,后于抗日战争胜利,急需大量石料抢修潼关以东被日寇毁坏的铁路通车而升格为“莲花寺车站”。“华州车站”因后来更名“华县车站”,原题笔者被灰泥涂盖有待考证,“赤水车站”张继题笔, “渭南车站”顾孟余题笔,“零口车站”居正题笔,“新丰镇车站”戴传贤题笔、“临潼车站”传说是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题笔,“霸桥车站”邵力子题笔,“西安车站”蒋中正题笔。 hX:yn:P~  
     站牌匾规格:“华阴车站”、“临潼车站”、“西安车站”形状不同,大体属同一规格,其他“下营车站”、“柳枝车站”、“华州车站”、“赤水车站”、“渭南车站”、“零口车站”、“新丰镇车站”、“霸桥车站”完全为统一规格同一模式,汉白玉石阴文雕刻,正文,字迹墨黑,上款:“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下款题笔者姓名。上下款字迹朱红色泽。匾牌长150X高16(公分)白底。唯“华州车站”位置镶嵌在风雨棚顶端;“渭南车站”镶嵌在风雨棚上端票房墙体上。
  渭南车站前20年货运量居秦东各站之首
     陇海铁路入陕后,对关中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以前,陕西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企业,只是一些分散在各地的传统手工业。据1933年统计,全省有纺织、造纸、制瓷、榨油、酿酒、制革、冶炼等手工企业339个。陇海铁路入陕,东部诸省的机械、建筑器材、日用工业品等被运入陕西,为陕西现代工业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渭南县城日渐成为关中东部的物资集散地。上海等地一些商贾和当地的工业业主,相继在渭南火车站附近开办工厂,在西门街和   河西岸兴建商业店铺和粮食集市,县城区开始向西扩展。 ^nLk{ 
    到1937年,西安市已建成了大华纺织厂、华丰和成丰等六个面粉厂、西京电厂、中南和协合火柴厂、西北化学制药厂、集成三酸厂、陕西机器等工业,西安市由过去的消费城市开始向工业城市转变。 .ZupsS9l  
    渭南、西安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与渭南车站输货量有很大关系,工程时期渭南车站输出货物52600余吨,输入物资29400余吨,输入西安居第一位。渭南车站在秦东铁路前20年间货运量占据着首要地位。      1947年,秦东铁路各主要站年发货量渭南居第一位(38422吨),潼关居第二位(14125吨),东泉居第三位(11276吨),西安居第四位(8061吨)。1949年,渭南年发货量居第一位(4885吨),西安居第二位(2495吨),东泉居第三位(655吨),潼关居第四(632吨),赤水居第五(502吨),下营居第六位(49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渭南车站出现了货场堵塞,货物卸不下装不上,货场货压货,搬不出,下不了站情况,因短途(人力架子车)运输能力落后,渭南县搬运公司100多人,不足100辆人力架子车根本满足不了形势发展需要。为此,1966年10月转入复线时,渭南车站作为运货场保留继续使用。 KB$Y8[  
    随着陕西现代工业的发展,打破了原来渭南车站货物发送量一贯首位的地位,虽然渭南车站的发货量仍在不断增长,但是相对渭南车站呈下降地位。1990年,货物送量顺次为霸桥370271吨,华县201953吨,窑村152912吨,渭南129969吨,罗敷129549吨,连花寺93491吨,桃下67724吨,临潼64143吨,华山(今华山西)31497吨,柳枝14485吨。而此时西安已有多个车站输出入站。
 
  历史人物:顾孟余
(1888——1973)浙江上虞人,生于(光绪十四年)北京。1906年到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机电工程,后入柏林大学攻政治经济学,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先后兼任文科德文系主任、法科经济系主任、教务长。1926年元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曾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0月任中山大学委员会副主任。1932年任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历任国民政府要职。1941年7月任中山大学校长。1943年2月任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团部指导员,9月派任第二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1948年2月被聘请任国民政府顾问,5月曾被任命行政院副院长,未到职,1949年4月迁居香港闲居。1969年去台湾聘为“总统府”资政,1973年6月25日病逝,终年85岁。         
  本文一些主要史实采用了原渭南火车站调研员张涌泉老人生前整理的资料,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华山网记者 王长江 文/图
 
12 顶一下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诚聘英才| 申请链接| TOP|
Powered by 渭南网 © 2009-2010 技术支持 先行科技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陕ICP备05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