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渭南的这一座山高度虽不高却能体验到爬山真正的乐趣

2020-09-14 10:34    发布者:富平人    评论:0    浏览:682
在陕西渭南市富平县的东北,有一座山叫万斛山,相传秦大将军王翦在万斛山练兵,山内日进万斛粮而得名。山顶有座塔叫万斛寺塔,第一次走近万斛山,还是三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随同事去他老家,他领着我们几个人顺便爬上了家乡后面的那座山,从此认识了富平的北山,也见到

在陕西渭南市富平县的东北,有一座山叫万斛山,相传秦大将军王翦在万斛山练兵,山内日进万斛粮而得名。山顶有座塔叫万斛寺塔,第一次走近万斛山,还是三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随同事去他老家,他领着我们几个人顺便爬上了家乡后面的那座山,从此认识了富平的北山,也见到了那个矗立千年的唐塔。


同事的老家在山前漫町一带,村子沿山坡零散错落分布,家里的院墙是磊石基础夯土围墙,老屋是砖木瓦房,进门住房对称排列,后边是厨房,中间是天井,标准的关中民居形式,天井坑院通向前院的水窖,后院还有以前临土崖开挖的窑洞,冬暖夏凉,以前住过人,现在变成杂物间了。山里缺水,收雨水吃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宁给一个馍,不舍一口水”是山里人缺水的真实写照。


我们沿着放羊人踏出的小路,一步步向上攀爬,视野逐渐开阔起来,山道上,留下了山民用独轮车压出的道道印迹,路边也不时能看见有报废的石料或半成品扔在路边,那是运输途中摔坏了的半成品,没有用了就只能扔掉。富平北山的石头质量好,是很好的石材。“靠山吃山”,山里缺水少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山里人以石刻为生计,把石头刻成门墩石,瓮盖子等出售或换粮,还可以采集山坡树上的柿子,用架子车拉到山外平原的产粮区换粮吃。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大平原出生的我来说,第一次上山是非常激动的,也会产生一些误解,以为看见的山峰就像平原上的坟丘,上到山顶过去就是平塬了,没想到爬上一道山后边还有一道,连爬两道梁远处还是望不到头的山,这山望见那山高,上到一个山顶,可以看见万斛寺塔了,就在不远处的山顶上,那是我们第一次登山的目的地。


行进途中,同事领我们参观了两个遗留下来的采石窝子,就是山里人开采石料的地方,先用炸药将山皮炸开清除,再分层往下往里开挖取石,当时用的工具也就是简单的铁锤钢钎,一锤锤打眼取石,分层开采石料,日积月累,形成了山洞一样的石窝子,又大又险,中间留下少许石柱支撑,上面的石头裂开,看着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四周石壁楞角锐利,一不小心碰到就会受伤,我们进去看了一下满足了好奇心,好吓人的地方赶快离开吧!


到了山顶,终于见到了那座古老的唐塔,这是一座方形七级楼阁式砖塔,在山下几十里就能看见它,到跟前仔细看,此塔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周围一片乱石毛草,塔底部一周己经开裂损坏,留下的塔身看着破旧无力,难以支撑塔身的感觉,真怕遇上大风把它吹倒了,可它确实矗立在那个山顶过了一年又一年,真是一座坚强的古塔。


在山下一个沟岔相交的地方叫峪岭,本地人也有俗称龙王庙的,是当时的乡政府所在地,地方不大,就那几个单位闭上眼也数得清,这地方吃水困难,院里和大路边随处可见收水的水窖,卫生条件也不怎么好。山上有一处泉眼,人们用管道把水引下来接水吃,水小人多,特别是学校这些地方,学生姓排队接水吃,一等就是半天,长长的接水队伍小小的泉水难以满足。有的单位直接买水吃,水是用车从十几里外的老庙附近拉来的。


老庙是山口外的一个大镇,也算是富平东北的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对于深山里的人来说,这就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地方了,听说老辈的人要出山上镇逛一回,那得提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干粮,第二天天不明就出发,凭着两只脚一步步走出大山,逛个老庙会得用上整整一天时间,天黑而归,而采购回来的,无非是油盐醤醋之类的极普通的日用品,贫穷和交通条件限制了先辈们的生活。多年后,有了机械三轮车,条件好的人家可以开三轮车出山了,能搭坐上三轮车出山上会的人,那可真是太幸运了。当年我们在山里测路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放羊娃,他的闭塞和落后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他告诉我们他去得最远的地方是龙王庙,就是当时的峪岭乡所在地,连老庙都没去过更别说县城了,他的生活几乎就是在重复着放羊-取媳妇-生娃-放羊的怪圈,这是我们平原上的人们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周末约了几位朋友,再次进山,登临万斛山,拜会那座著名的古塔。这次是自己开车进山,从后山进入。沿着老庙去广阳的公路一直往北前行,新修的公路倒也平顺,过了峪岭不久,车向右一拐,从一个水泥路上去,七弯八拐,跨过一道沟,最后上到一个刻着各种福字的大院门口停下,下车步行,开始了登山之旅。山里的通村路虽然不宽,但全部用砼硬化过,通到各个村庄,原来的砖木土房也看不见了,基本都是平房二层,院落也是硬化过的,有的村民还买了小汽车,行动自由,倒也过得消遥快活,山里的变化也出乎我的预料。

边走边看,这里的沟道己经修成了公园的形式,顺沟修建了山道拦杆,假山亭台,绿化了山坡,沟底泉水潺潺,在这深山沟里,能建成这么个山林公园也是很不错的了。


到了山腰间,在一块稍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五六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都是原来的老房子,我们在此路过只碰到了一个老妇人,她告诉我们,政府帮助在山下盖了房子,儿女都搬到山下去住了,这几天山上有活,他们才上山在老屋呆一下,老人给我们指了上山的道儿,我们在此休息了一会,就继续爬山了。


山头绿化很好,植被茂盛,灌木草甸都有,山顶上也修起了亭子和观景台等,有的山头周围还用铁丝网保护了起来。政府修建了通往山顶的简单土路,有胆大一点的村民将汽车也能开到山顶塔底下。我们经过辛苦的攀登,终于走到了山顶,到了那座著名的唐塔下面,这座万斛寺塔经过政府的精心修缮,现在看起来好多了,塔的缺损部分也已经补齐修好,坚固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它会被巨大的山风给吹倒了。

随着环境的改善,植被的恢复,山上的野生动物也逐渐多了起来,深山沟里是不敢乱跑的,会有野猪出没,听说还发现了狼的足迹。山里中药材品种不少,有柴胡、防风、黄芩、连翘等,还有一种灌木植物叫榛子,果实像玉米粒大小,外壳坚硬,可以食用,味道像开心果那样的,成熟时村民常采来食用,但惯木丛中的毒虫野蜂也很多,必须十分小心了。


三十年过去了,当地政府为山区人民修桥铺路、引水送电、加强通讯工程、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改善文教卫生条件、实行蓄水网灌建设,加强了山区的基础建设,改善了山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依托党的扶贫政策,山区人们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根据自身的优势,退耕还林,异地搬迁,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人工种植中药材,不断发展家庭养殖业和手工业,逐渐脱贫致富,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一座万斛山,哺育着这里的儿女,一座万斛寺塔,见证着这里的发展变化。

作者简介:陈建军,网名黄河人,1964年12月生,富平留古人, 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工程管理局刘集总站职工 , 爱好写作、户外、摄影、美术等。


1 顶一下
如果您要进行评论信息,请先 登录 或者 快速注册 。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使用帮助| 诚聘英才| 申请链接| TOP|
Powered by 渭南网 © 2009-2010 技术支持 先行科技
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陕ICP备05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