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渭南—羊肉汤
2015-02-10 20:53 发布者:weinanorg 评论:
0 浏览:10068
羊肉汤是渭南民间著名小吃,也是本地的特色民俗之一。

一、食材做法
羊肉汤的主料是羊腿骨。一般需要晚上小火慢炖,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好,老板将大量敲开的羊骨头置于几乎近一人深、直径2米开外的大锅,加入清水和祖传秘制香料,汤烧沸后,就通宵达旦地用温火熬煮。这样才能将羊骨头里的骨髓、胶原体等营养就都熬进汤里去。煮羊肉汤也是极有讲究,大块羊肉而且羊肉都是现杀现煮确保新鲜。在容量超过1000毫升的大碗里抓上一两左右的大片羊肉,注入沸滚的羊汤,香气扑鼻。老陕人特别喜用硬面“锅盔”泡入汤中(或是金丝饼),干硬的锅盔充分吸足了碗里的汤,咀嚼起来,自然越喋越“美”。羊肉汤一般上午才有卖,因为此时的羊肉汤可谓真正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汤文化
1、民间习俗
喝汤最“讲究”的是一种享受。陕西有句俗话:你吃了没?简单一句问候语,透出老陕人的亲切纯朴。喝汤,是典型的渭南通俗叫法,也是颇受老少都喜欢的一道美味。传统的喝汤早已超越吃饭的意思,是喝稀饭、牛肉汤、驴肉汤、丸子汤等各种汤食的统称。滚烫、喷香的汤,不但是陕西人生活中的享受,还寄托着在外地的东府老乡最浓郁的乡情。
现在的渭南人,都习惯叫几个朋友、一边剥着蒜,一边嚼着饼,一边喝着汤,一边聊着天,热热闹闹暖暖和和的喋碗羊汤。
2、头锅汤
老陕人喝汤以前喜欢蹲在地上。因为往往座位不够,大部分人只能蹲着喝汤,时间长了,蹲着喝汤吃饭居然成为老陕的一种习惯(八大怪:板凳不坐蹲着用)。
3、三美
渭南人喝汤讲究“三美”,即“瘦肉、薄饼、肥汤”,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现代人生活好了,肚子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油水了,所以大部分人喝汤前,都要求老板盛“清汤”(不带大片油花的汤)。
4、添汤
渭南的牛肉汤、羊肉汤、杂肝汤和外地汤的最大区别就是人们可以随便“添汤”。您一碗汤喝完了,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添加,老板不会另外收钱。“添汤”风俗,体现了陕西人的纯朴友善。
三、喝汤文化
喝汤,已经成为渭南人挥之不去的习惯。渭南人偶尔出差一两个礼拜,心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早点赶回来喝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了。 在老城、临渭区,很多人大清早开车去那家老地方去吃汤,来回一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能喝上一碗正宗地道的羊肉汤,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四、渭南人为啥喜欢喝汤?
专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百姓都穷,大都吃红薯面、玉米面等粗面馍,这种馍如果放一晚上,又粗又硬像块砖头,实在难以下咽,但粗面馍用热肉汤焖软了,吃一口软馍就一口热汤,不但舒服,而且开胃;二是物美价廉,像牛肉汤,最初一碗卖8分钱,现在也不过三八元钱,人人都能承受得起,因此乐于光顾。
同时专家认为,渭南气候比较干燥,人体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汤食,正是地域气候的产物,所以能够长期受到本地人的喜爱。
五、营养价值
渭南某星级酒店营养师认为,喝汤其实是最富营养的早餐。
第一,汤是用牛、羊的骨头熬成的,可以补钙;
第二,汤可以补充人体内需要的脂肪、水分;
第三,汤里还有葱、蒜苗、香菜。这三样,都是早上人体最需要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