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7个供热站完成联合调试 确保11月15日按时供暖
2014-10-14 09:46 发布者:张红娟 评论:
0 浏览:7511
(记者 张红娟)距立冬仅有半月余,天气已明显转冷,今冬供暖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10月11日,在城区“煤改气”工程加紧实施期间,渭南市政协召开中心城区城市供暖问题专题协商会,省市政协委员、城建、环保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城市供热中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及委员们的提议展
(记者 张红娟)距立冬仅有半月余,天气已明显转冷,今冬供暖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10月11日,在城区“煤改气”工程加紧实施期间,渭南市政协召开中心城区城市供暖问题专题协商会,省市政协委员、城建、环保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城市供热中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及委员们的提议展开激烈讨论。
7个供热站锅炉房基础工程全部完成
据了解,负担为主城区供热的杜桥热电厂的两台燃煤锅炉,90年代初就已投产,1996年开始用于城市供热。目前,锅炉、管网运行均已超出设计年限(15年),设备陈旧、管网老化导致故障频发,断供时有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渭南市政府于今年2月17日召开常务会,决定启动中心区1、2号热源建设。今年5月27日,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了实施方案,在中心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5个集中供热区,并建设1号、2号供热站。高新区先行实施水煤浆集中供热工程,为中心区集中供热提供经验,经开区建设一个天然气集中供热站。
“6月初就启动了煤改气工程,成立了煤改气项目指挥办公室,抽调专人进驻杜桥热电厂现场办公。”在协商会上,渭南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简录民介绍,截至目前,7个供热站锅炉房基础工程全部完成,计划10月底完成水、电、气、热的联合调试,确保11月15日按时正常供暖。
力争三年主城区集中供热覆盖达80%
今冬渭南城区供暖实行“煤改气”,但气源是否充足,如何保障市民过一个暖冬?供暖价格是否有调整?如何最大努力减少供热成本?城市管道铺设是否有足够的前瞻性?在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就哪种城市供热方式更适合渭南主城区,以及围绕供暖价格、补贴、规划的前瞻性等进行了激烈讨论。
简录民回应,根据国家政策及渭南实际,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计划建设以区域燃煤锅炉房(煤粉、水煤浆、普通燃煤)为主,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为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
“按照这一思路,我市明确了今后三年城市供热目标和计划。”据介绍,2014年供热季前完成中心区煤改气工程;2015年动工建设中心区1、2号供热站;2015年供热季前,经开区及高新区集中供热站和配套管网建设投用。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主城区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570万平方米,累计达1765万平方米,集中覆盖率达到80%,彻底解决渭南市主城区集中供热问题。
渭南市政协主席张建华在会上表示,在城市供热问题上,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充分考虑供暖价格与老百姓承受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供热成本,并保证供暖价格的公开、透明;保证气源充足,管道铺设要有前瞻性,统筹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另外,要加强对煤改气项目监管,倒排工期,确保如期完工,让市民过上一个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