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古戏楼上留有民国版“到此一游”
2014-06-19 09:53 发布者:weinanorg 评论:
0 浏览:8564
本报讯(记者贾凡 通讯员杨武辉)近日有网友发现,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戏楼墙上留有民国时期游客“到此一乐”的字样。仓颉庙文物管理所所长表示,古戏楼墙上留下的字确为民国时期的,但不具有文物研究价值。. 网友:民国就流行“到此

本报讯(记者贾凡 通讯员杨武辉)近日有网友发现,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白水县仓颉庙内的古戏楼墙上留有民国时期游客“到此一乐”的字样。仓颉庙文物管理所所长表示,古戏楼墙上留下的字确为民国时期的,但不具有文物研究价值。
网友:民国就流行“到此一游”了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组图片,并称是自己在白水县仓颉庙旅游时发现的,庙内壁画上有民国时期的“到此一游”等字样。
昨日上午,记者在白水县仓颉庙古戏楼内的墙上见到了网友所说的“到此一游”等字样。诸如“民国三十年……二人在此一乐也”、“维新学社在此台上一乐也”、“马文东 民国二十三年在此一乐也”等,也有不少“到此一游”的字样。
记者粗略统计,此类刻字在戏楼墙上随处可见,约有四五十条之多,部分字迹清晰。可看见最早的刻写时间是“中华民国九年三月初一日起初八日止”。
在网友的帖子之后,有网友留言:“应该不是民国时期的,字体都不对。”也有网友调侃称:“民国时期就流行写‘某某到此一游’了”。
管理方:目前不会特意进行清除
仓颉庙文物管理所所长吕仁贵介绍,仓颉庙内有一部分和仓颉造字有关的壁画,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但都在庙内后殿的墙壁上,保存也比较完整,并未有游客刻字。而古戏楼内墙壁上的刻字确为民国时期留下的,应该都是看戏人随手写的。“在1949年前,戏楼是对外开放的,在民国时期,人流量比较大。墙上的画也是民国初期唱戏的人画上去的。”吕仁贵说,戏楼是明代时期所建,一直没有壁画。
吕仁贵表示,戏楼上留下的民国时期的刻字没有文物研究价值,但目前不会特意将戏楼墙上的字迹进行清除,以后在维修翻新过程中不排除会将其清除的可能。